在野风尚:陈继儒(1558-1639)的社会网络关系分析

摘要: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“自由奔放”时代。宫崎市定认为,该时期中国文化的精神代表既不是“乡宦”,也不是“中央官场显达之人” ,而是“市隐”——特别是苏松地区的市隐。在晚明盛行一时的“山人”群体,则是其中的突出代表,他们“虽号隐居,而声气交通实奔走天下” 。那么,这些名为“隐居”的山人是如何得到社会的普遍接纳与认同,进而影响时代的整体文化精神?本研究拟以晚明著名的山人陈继儒(1558-1639)为例,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呈现出陈继儒的实际交游情况,以观察其如何身居山林反触朝野,并且从此管窥整个晚明山人群体的交往模式。

本文的数据集主要是陈继儒年谱、CBDB 数据库和正史材料,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社会网络分析。四个层层递进的预期成果是:第一,陈继儒社会关系网络;第二,陈继儒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次生网络;第三,从陈继儒社会关系网络,拓展到整个晚明山人群体关系网络; 第四,从时间、空间两方面立体化陈继儒社交活动行迹,呈现一个可视化的 GIS 成果。

# 小组成员

  • 陈玫珑,历史与文明系,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
  • 王通,历史学系,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
  • 徐晓童,中文系,香港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
  • 赵凯欣,历史学系,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
  • 郝亚洁,文学院,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

# 指导老师